中尚图动态
收藏家新书出版 玩收藏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
时间:2022-03-11 09:03:00 来源:中尚图
瓷片·古玩
玩收藏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
在买、卖、藏的过程中体会着
得与失、苦与乐、失败和成功的人生哲理。
一本普及性的大众收藏
鉴赏·录
访古旅行中自然会经历很多苦,但他却总能以收获知识为快乐,执着向前。
这本以古陶瓷为主又兼顾其他收藏门类知识的综合性著作,他尽自己之所能,二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在收藏的道路上耕耘着,从民间收藏的角度和视野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特别是书中大量标本实物均为他的藏品,今毫不保留地公之于世,为世人所借鉴,其精神难能可贵。为了使描述更加生动翔实、引人入胜,他独自驱车行程两万余里,遍访各大名窑窑址及沿途各大博物馆,亲身触及历史脉搏,汲取营养,并形成窑址访古记附于书中,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丰富。访古旅行中自然会经历很多辛苦,但他却总能以收获知识为快乐,执着向前,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动力所在!没有对收藏事业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求索精神是无法做到的。遍览本书稿,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叙述详简得当,此书实为喜爱收藏的朋友们不错的选择。
古董(骨董)、古玩、文物
古董是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了解古代文化时作为参考的器物。古董这个名称最早提出来大约是在元代,元以后明、清、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家仍在使用。古董又叫“骨董”,骨董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珍贵的器物。“骨”指骨头,它有这样一层含义在里边,那就是“肤去骨存”,意思是说,肉腐败了,没有了,骨头留下来,即精华部分留下了,因此使用骨头的“骨”字,强调了器物的珍贵性。骨董的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这种叫法还是比较多的。现在我们多称为“古董”,大家也比较习惯这个称谓。这两种叫法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只不过是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叫法习惯不一样而已,大家可以通用。
古玩是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把玩和欣赏的东西。同样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但是古玩强调可供“把玩”,可供“欣赏”。古玩的概念中虽然没有提到文化,但是实际上其文化内涵是内隐的,可供观赏、把玩的器物一定有它的文化在里边。“古玩”一词最早见于元代一些文献中,但较为广泛使用“古玩”的叫法却是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与古董、骨董、文物等词汇相比,现代人很习惯也很流行使用古玩一词,也显得不那么神秘。
文物一词的使用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文献,但那时文物大致是指礼乐制度之类,与现在文物的含义不同。唐代一些文献中出现的“文物”一词的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文物的含义,指前代遗物。现代文物的含义是指历代(包括古代、近代或现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其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依法传承和依法获取的文物可以在民间流通。这是国家保护文物、鼓励和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的一个举措。
现在我们对古董、古玩和文物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古玩、古董,大家可以理解为是一码事,从时间上来说是指古代留传下来的东西,而文物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也可以是近代或现代的,只要是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并且从时间上看是过去的东西都可称为文物。古玩、古董基本上或者说大多数都属于文物范围,但文物却不一定是古玩、古董,因为文物在时间的涵盖范围上要大于古玩或古董。
王者青花
雅洁优靓
明嘉靖 青花铭文坛盏残片
明嘉靖 青花铭文坛盏残片
这是一件小茶杯的残片,这个杯子表面施的是白色的透明釉,杯子里面的中心部位用青花写了一个楷书“茶”字,外底用青花写着“金簶大醮坛用”。“金簶”应指“经箓”,这个文字记载非常重要。据《景德镇陶录》记载:“郭《纪》云:世宗经箓醮坛用器,有小白瓯,名曰坛盏,正白如玉,绝佳。”世宗就是明代嘉靖皇帝,经箓醮坛在古代是指诵经祷祀的场所。这段话的大意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在醮坛上用于诵经祷祀的器物中有一种小茶盏,叫作“坛盏”,白色纯正像玉一样,非常好。
史料上虽然有这样的记载,但实物却不多见。这个杯子虽然很小,但杯子的底部略微有些往下塌,器物的底部下塌变形这是明代烧制的器物的普遍特征。我们再看这个青花的用料情况,嘉靖时期官窑青花用料有江西乐平的平等青(也称陂塘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三种,这个杯子上的青花用料显然不是回青,大致属于平等青一类。
这个杯子洁白如玉,字体端正,有清雅莹润之感,非常漂亮,印证了史料的记载。除这种带有“茶”字的器物外,当时还有带“酒”字的醮坛用器。明代民窑也烧造在碗、盏内心用青花书写“茶汤”的器物。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崇信方士,经常到醮坛祈福,所以被人们称为“醮坛皇帝”“醮斋皇帝”。这种杯子属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器物,收藏过程中不易遇到,我也就遇到这么一件残片,有天(口沿)、有地(底足),还有文字,洁白如玉,真如古人所说的“绝佳”品相。这种形式和铭文的杯子我在市场上也见到过做工和烧造呈色都不算好的作品,说明嘉靖以后的民窑也在烧造,直至清代。我也见过带有这类铭文的大碗的残片,样式很像康熙的,说明康熙时期也在烧造这类醮坛用器。
在廖宝秀《历代茶器与茶事》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明高濂《燕闲清赏笺》及《博物要览》皆载嘉靖有“小白瓯,内烧茶字、酒字、枣汤、姜汤字者,乃世宗经箓醮坛用器,亦曰坛琖,制度、质料迥不及武陵(宣德)亦”。嘉靖白瓷内底部有“茶”字者则是沿袭宣德制度。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早在宣德时期就烧造过类似器物,但嘉靖时期这种用于醮坛的瓷器却烧造了很多,据《明史》记载,嘉靖“十六年新作七陵祭器。三十七年遣官之江西,造内殿醮坛瓷器三万”,记录的就是这类器物的烧造情况。
嘉靖万历年间瓷器烧造故事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总共 45 年,嘉靖朝瓷器质量较好,但与永乐、宣德和成化朝的相比,还是要差一些。各个朝代的瓷器品种不尽相同,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嘉靖一朝成功烧造了青花大龙缸,也就是给皇帝烧造的外面有龙纹的青花大缸。万历皇帝定陵地宫中用作万年灯的那两口青花大龙缸,还是嘉靖那个时期烧造的。
据《风雪定陵》一书记载,嘉靖四十一年,一个督工大臣被派到景德镇,在完成了 12 口青花龙缸的烧造任务以后,准备回北京向皇上请赏。临走的时候,督工大臣请窑工喝酒吃饭。掌握火候是瓷器烧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窑工中有一个专门管烧窑,也就是掌管窑火的窑工也在场喝酒吃饭。督工大臣就问这个窑工:“我回到北京以后,你还能不能烧出这样好的龙缸呢?”窑工听了这话也没往心里去,喝着酒,高兴了,随意地说:“艺无止境。”结果督工大臣听了以后,派人往他喝的酒里下药,把这个窑工给毒死了。所以从嘉靖朝以后,有明一代,再没有人能烧出那么漂亮的大龙缸了。
到了万历时期,朝廷也要烧造青花龙缸。据资料记载,当时景德镇御器厂有 32 座龙缸窑,当然这个数量还需要去进一步核对。龙缸窑是专门给皇帝烧造青花大龙缸的。万历二十七年,皇帝下达烧造龙缸的旨意。开始的时候烧不出来,主要是烧造的火候很难掌握(掌握火候的工作在古代叫“把桩”)。督陶官是一名叫潘相的太监,他恼羞成怒,下令打罚窑工,给窑工们断粮,结果几天之内死了好几个人。有个叫童宾的窑工,看到同伴被折磨甚至致死,心里非常难受,对朝廷极为不满。有一天晚上,他把窑门打开就跳进去了,以骨作薪、以身祭窑。窑工们第二天打开窑炉一看,龙缸烧成了。童宾的死引起了窑工们的暴动。也有资料记载,是在万历三十年激起景德镇民变,焚毁了御器厂。朝廷为了平息暴动并安抚人心,就在御器厂里供奉了童宾的牌位。现在景德镇御窑厂有座火神庙,里面供奉的是童宾像,世人称之为“风火仙师”。童宾祭窑是一种传说,但据一些资料描述,明代确实有用女子祭窑的情况。
太监潘相初来景德镇时的职务是江西矿税监,万历三十四年以后获准专理陶务,成了专职督陶官。明代派宦官去督陶的情况比较多,据载明代曾有 9 名太监任督陶官。
这些督陶太监对窑工大都凶狠残酷,比如宣德初年(即洪熙元年),宣宗皇帝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太监张善就因残酷对待窑工和私自将御器送人而被宣宗处死。《明宣宗实录》载,宣德二年“十二月癸亥,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其同列,事闻,上命斩于都市,枭首以循”。明代参与督陶的太监通常也被称为“中官”或“内官”,除太监外,明代也有很多正式官员任督陶官。清代则派正式的官员任督陶官,如康熙时期的臧应选、郎廷极,雍正时期的年希尧以及乾隆时期的唐英等。
在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人员从孝靖皇后的棺椁里发掘出一件上衣,这件上衣的名字叫“绣百子暗花罗方领女夹袄”,夹袄的黄缎面上绣有 100 个童子,这叫“百子婴戏图”。婴戏图中有沐浴图、打猫图、考试图、跳绳图、放爆竹图,还有小孩扮演的官员出行图。这些图中,童子有扛着旗的、敲着锣的、放爆竹的,还有扮演科举考试的,都是表现孩子戏耍的场面。万历一朝做了许多佛事活动,都是为了给皇帝求子,延续皇家血脉,因此表现婴戏内容的器物较多。这件衣服也证明那一时期流行婴戏图。其实不但衣服上,在瓷器上万历一朝也特别流行婴戏图,尤其是民窑器物。了解这些故事和时代背景,对我们鉴定瓷器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万历皇帝在位时间长,官民窑烧造数量很大。出于外销的需要,明代晚期景德镇生产了大量的以青花瓷为主的外销瓷,景德镇窑场昼夜连续烧造,有关这方面最经典的记载是万历年间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对当时景德镇的描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万历四十八年,御器厂基本上停止了烧造,此后直到明末,御器厂虽偶有生产,但从胎釉、纹饰和其他质量方面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精品了。
漏断人不静,圆月挂疏柳,自古谁人独往来,相伴有朋友。丹桂香如故,人却难依旧,岁岁年年今如是,共饮相思酒。
关于·本书
本书以古陶瓷残片和陶瓷器物为主,同时又兼顾了读者对玉器、铜器、字画、杂项等其他古玩器物收藏鉴赏的需要,着重介绍了它们的鉴定和赏析方面的知识。本书中所介绍的器物除载明器物收藏者或收藏单位外,均为作者本人多年收藏之藏品,通过对实物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本书配置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翔实具体,叙述深入浅出,基本上囊括了常见的古玩种类,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此外,本书还附有窑址访古记,较为详细地记录了2018—2019年作者窑址访古期间的所见所闻,使读者能基本上了解古陶瓷窑址情况和沿途博物馆藏品的信息。
关于·作者
本名高殿东,笔名四更一剑、四更。1968年生,祖籍辽宁辽阳,现居北京。1992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曾任职工程师、大学讲师、国家注册设备监理师。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民间收藏家、鉴赏家,喜爱传统文化,平时喜好舞文弄墨。致力于收藏、研究和鉴赏古陶瓷二十余年,考察了几十处窑址以及观摩了大量的馆藏器物,收集了数量众多的瓷片标本和完整器物并进行了仔细分类研究工作,长期坚持总结和著述,终成本书。
除陶瓷外,作者也广泛涉猎玉器铜器、书画等其他收藏鉴赏领域。一贯奉行以实物为依据、让事实说话的做法。毕生以弘扬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品为目标。属性猴,但不擅圆滑,却有黄牛般的执着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跋涉于收藏的道路上并乐此不疲,在古陶瓷民间收藏与研究领域独辟一席之地。
>>中尚图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