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尚图动态

社科新书推荐:蜀汉灭亡,其原因何在?

时间:2018-06-25 09:23:42 来源:中尚图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了。刘谌悲痛万分,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了。刘禅敕令姜维投降,将士们大怒,拔刀砍石,不得已投降。

 

一切都这么突然,炎兴的年号刚起用,曹魏的铁蹄便已踏入成都,所兴者也从火德汉室变成了司马炎。蜀汉政权五十年间不知遭遇多少磨难,都挺过来了,何以在这一次一朝倾覆?若非积弊已久怎会如此?

 

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蜀汉灭亡的原因。

 

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邓艾偷渡阴平、迎战的将领不靠谱、蜀地无险可守和谯周主张投降。其后隐藏的根本原因值得深思。

 

为何在姜维已经在阴平布防的情况下,邓艾还是得手了?蜀汉迎战将领的不靠谱还是要归结到政治问题上:朝中大臣与姜维发生了矛盾。若姜维不去沓中屯田,不让诸葛瞻抵抗邓艾,蜀汉也不会如此迅速灭亡。朝中矛盾的症结还是北伐的问题。

 

为何在姜维上书要求派军增防的情况下,刘禅还是拖到开打了才增防?也是政治问题:刘禅昏庸,黄皓乱政,朝政腐败。

\

为何原先崇敬诸葛亮的谯周要主张投降?为何刘禅和群臣只商议如何脱身且同意了谯周的看法?同样是政治问题:蜀汉政权衰落腐败,已经离心离德,就连其最高统治者也不清楚其意义所在,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了。

那么蜀汉政权最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先主刘备胸怀大志,“欲信大义于天下”,他所要伸张的大义是什么呢?是复兴倾颓的汉室还是自己独有的政治理想?二者应该兼有。在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样几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以反映出刘备的价值观。

 

刘备与诸葛亮均推崇法治,而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深受百姓爱戴,可见其政治理想就是法治以维持社会的安定,让百姓生活幸福。曹操追杀刘备时,刘备犹不抛弃百姓,亦可见其信义仁德。也因此,刘备才有这么强大的人格魅力,蜀汉政权才具有凝聚力。

 

相比之下,所谓复兴汉室其实空泛了很多。汉末乱世,谁还在乎什么汉室正统?读读群臣劝曹丕称帝的表里的名单,一串汉室老臣。所谓华歆在魏代汉时不高兴,怎么抓伏皇后时他没有想过自己是大汉忠臣?

 

孙权虚伪地在外交时管蜀汉叫“汉”,私下里却说“咸以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发自内心的为汉室痛哭流涕的,怕不是只有一个苏则。呜呼哀哉。所谓政治正统性,在没人相信的情况下,只能用来自我安慰。

 

可刘备、诸葛亮依旧坚持着,为了正统而奋斗。为了证明自己是东汉政权的延续,对于汉制全面袭承而不加以改变。把三国做一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魏有九品中正制、户调制等等变革,得到世家大族的拥戴,在文化上有玄学,为后来晋的士族门阀做了铺垫。

《蜀汉兴衰五十年》社科历史新书推荐

东吴则有世袭领兵制、复田复客制等变革,同样保证了世家大族的私人利益。相比之下,蜀汉则几乎没有什么新事物,只能算是东汉政权的延续。

 

曹魏废除中常侍一职,限制宦官的官职,而蜀汉仍设置中常侍(虽然大长秋改由士人担任),只靠董允监督,于是董允一死,黄皓“始预政事”。诸葛亮法治,他死后却连年大赦。这都是典型的人治,并非从制度上变革。察举制蜀汉也一直在沿用,却有大量先为官后察举的记录(彭羕、周群、张翼、马忠、李朝、蒋琬、常播、常勗等),既已经得到任用,则是浪费了选拔更多人才的机会。且察举多“以族取人”,寒门难以得到任用。

 

蜀汉还在沿用汉朝的口钱算赋制度,不效仿曹魏的户调制按户收税,至于出现前文中蜀郡“士伍亡命”,户口漏脱万余人的情况。蜀汉亡国时只剩“金银各二千斤”,但还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赵)云别传》也有“军资余绢”的记载,可见蜀汉实际上已经开始以实物代替钱币税,但不一定落实在了制度上。

 

蜀汉可能仍在实行汉代的定率田租制而非新的定额田租制,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以至于“民有菜色”。蜀汉延续东汉不设置专业史官的制度,导致“行事多遗”(详见后文)。在文化方面,蜀汉仍停留在古今文经学、谶纬学等老学问,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

 

如果蜀汉是为汉室正统来北伐,我可以说是伟大的,却算不上是明智的。诸葛亮执行灭魏战略的结果只能是因为蜀汉国小、蜀道难行、蜀地疲敝而失败。姜维北伐对国力的消耗远远超过诸葛亮北伐,自然也会失败。

 

北伐劳民伤财,既没能成功灭魏实现远大理想,也没能让百姓认同(尤其是后期)。百姓不在乎你是汉还是魏,只要你对他们好就行了。蜀汉后期民有菜色,北伐还有什么意义?姜维在举国怨讟时继续北伐,恐怕并非出于什么志向。

 

且由姜维、夏侯霸两位魏国降将主导,降将郭循刺杀费祎铺平道路,在魏国内部反抗司马氏势力的帮助下促成的北伐,实在是滑稽。正如饶胜文先生所言,北伐的意义已经消解。

 

此时的蜀汉该如何定性?难道还是谯周《仇国伦》所言的因袭两汉之余绪(“因余”)的国家吗?似乎没人在乎汉室了,那些腐朽的制度却依旧。那么还是那个刘备、诸葛亮时的推崇法治的天府吗?政治理想好像也没了,人亡政息了。

从法治到无为而治再到根本不治,其实还是人治,症结不能根除。如今只见面有菜色的百姓了。原先刘备的人格魅力呢?仁义道德呢?凝聚力呢?由于价值观不复存在产生的矛盾无可调和。蜀汉存在的意义呢?不该继续存在下去了。

 

此时的蜀汉已经成为一个矛盾结合体:大多数人麻木,不知道蜀汉的意义,却仍有人为之而努力,因此引发矛盾,丧失人心。蜀汉政权因为各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汇集,最终无力回天,覆灭是必然的。

 

新书介绍

 

《蜀汉兴衰五十年》是针对蜀汉政权五十年历史的深入研究和详细解读。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占领蜀地,到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政权从此灭亡。

蜀汉兴衰五十年,风起云涌话沧桑。让我们一起回到三国时期,探究蜀汉兴衰。
社科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吴奇霖

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初一学生。

自幼酷爱历史,尤其是三国历史。希望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重新诠释蜀汉、东吴、曹魏的三国争霸历史。

 
推荐三国研究:《蜀汉兴衰五十年》社科历史新书推荐



联系电话:010-59603199(总编办)010-65583678(编辑部)
                85763678(制作部)65573678(发行部)65562678(财务部)

手机热线:18513336662 15201625177         邮编:100022

E-M a i l:zhongshangtu@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区G69幢2号

Copyright © 2004-2017 自费出书 合作出书

北京中尚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2527号-1 技术支持:爱维时空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21号

在线QQ出书咨询 

我要出书